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同泰路1479号A3栋108房

电话:400-630-2225(免长途费)

E-Mail:sjzyxh@188.com

官方微信,欢迎加入

成人改名>文章内容

合姓与四字命名法

来源:成人改名 时间:2014/3/4 责任编辑:德名堂编辑部

合姓与四字命名法

 

复姓加二字名,就形成区别性好而重名率低的四字名。古时复姓本来很多,后来逐渐减少。据汪泽树《姓氏名号别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统计: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收录姓氏500个,其中有复姓160多个,占33%;到北宋《百家姓》(编者佚名)所收500多个姓氏中,复姓只有60个,占12%;今天汉族常用姓氏3000多个,复姓只有250个,仅占8.1%。这是古复姓分化、简化为单姓的结果,如“司马”分化为“司、马”两姓、 “孟孙”分化为“孟、孙”两姓、“左丘”分化为“左、丘”两姓、“谷梁”分化为“谷、梁”两姓;“咸丘”简化为“丘”姓、“可单”简化为“单”姓、“卢蒲”简化为“卢”姓、“东郭”简化为“郭”姓、“赫连”简化为“赫”姓、“钟离”简化为“钟”姓等。如今,要多取四字名而减少重名率,扩展单姓为新的复姓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合姓,即合父母姓氏为双姓。四字名,即连姓带名共用四字。传统的复姓(双姓)可以加一字名为三字姓名,如“诸葛亮”,也可加二字名为四字姓名,如“司马相如”等。传统姓氏中的复姓今仍有少数保留下来,今通用的蒙学课本《百家姓》中就列了59个,较耳熟的如“上官、司马、司徒、司空、夏侯、尉迟、诸葛、端木、欧阳、皇甫、慕容、百里、东方、东郭、闾丘、公孙、长孙、令狐、巫马”等还在使用,这些复姓古今已有的四字名既雅致又顺口易记,说明四字名是优化的命名法。

中国人口众多,重名率高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取四字名是解决高重名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十多年的姓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四字名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大,这是一个好现象。从排列组合上看,如果用3000常用字(3500常用字除去不雅的)来组合四字名,3000×2999×2998×2997,约有8万亿个不同组合,选择余地巨大,哪怕只有小一半的新生中国人取四字名,重名率问题就可望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参考张述任《起名姓名设计学》(新华出版社2006)等有关四字名的设计,经广泛的观察、收集、分析、综合,可选用来取四字名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在复姓后加二字名、合父母单姓再加二字名。在复姓后加二字名,古今自然如此,佳名甚多,不赘述。合父母单姓再加二字名的四字取名方法好处很多,独生子女兼用父姓、母姓,传递了双方的姓氏,合乎传统文化“传宗接代”的思想,增进婚姻关系多方的和谐,字数(四音节)加长就充分拓展了托名寄愿的空间,既可新颖独特地表达深远的含蕴,又可极大程度地避免重名。象“郑张尚方、冯陈素珍、赵钱方奇、杨林佳树、刘向远方”等,都是美雅动听的“父姓+母姓+二字名”的好名字。这类四字名变通创新的方法有很多,如:“东方文心”,为“父复姓东方+母单姓文+单字名”。“陈恩凯明”,为“父姓陈+二字名+母姓明”;“梅艳李香”,为“父姓梅++母姓李+名”。“唐诗悠然”,为“父姓唐+母姓史(谐音诗)+二字名”;等等。 在单姓(父姓或母姓)后加三字名。其中的变化很多,可以姓为一个单位而名(三字)为另一单位,如:“宋水清清”,为“姓宋+名水清清”;“徐徐清风”,为“姓徐+重复徐字+名清风”;“张思聪敏”,为“姓张+名思聪敏”。把姓的含义与名贯穿起来,如“马到成功”,为“姓马,马到+成功”(用成语);“文心悦然”,为“姓文,文心+悦然”;“秦汉双英”,为“姓秦,秦汉+双英”;“王家秋铃”,为“父姓王+家族 +名秋+母名铃”。在姓与双名中加虚词衬字,如:“童

唯秀姑”,为“姓童+衬字唯+名秀姑”;“叶乃知秋”,为“姓叶+衬字乃+名知秋”(成语:一叶知秋)。姓以谐音含义与名贯通,如“刘水清明”,为“姓刘,流(刘)水+清明”;“毛午秋歌”,为“姓毛,茅屋(毛午)+秋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章先泽后”,为“姓章+ +名泽后”(谐音:业彰先祖,恩泽后人)等等。

变通前辈的姓名。如四川成都有茶艺表演家叫“金刚石”,生了对龙凤胎,男孩取四字名“金刚小石”,女孩名“金刚玉石”,从小双双学茶艺,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旅游形象大使。这与“仰贤法”在所慕先贤名字中加“慕、羡、仰、思、敬、宗、希、望”等,是一样的,也与“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的艺名代代相传是同一个道理,化用的技巧颇佳。

四字名拓展空间非常大,创新变化的思路可以有无数种,虽然只比二字姓名多两个字,但它的变数是几何级增长的。上面只是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可以类推,可以生发出更多新奇典雅的想象,可以说它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可供驰骋拓新。

有人担心,取四字名会有仿照日本名字之嫌,会让国人不快。日本的姓氏成十万之多,以山川地点为最多见,而名字量少而重复多。中国的姓氏与日本大相径庭,五千年文化可供取名的素材浩如烟海,只要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切入,取出来的就一定不会象日本名字,上列众多四字名一听就是“中国制造”,一点都不像日本名字。大众文化心理是不可强违的,一定不要仿效日本的取名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雅名在所即是,用不着躁心旁骛。

标签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精彩专题

快速导航
宝宝起名案例
成人改名案例
公司起名案例
产品起名案例
服务电话(免长途费哦)

400-630-2225

我们已准备好传统文化大餐 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

德名堂意见反馈中心,欢迎您批评指正

标题:
问题详细:
联系方式:
暂不咨询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