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国鸡、海鲜醴埂⒌疤ⅲ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经典的葡萄牙菜。可是,在上海世博会葡萄牙馆内,主厨马本龙却颠覆了这些“经典”。为了做真正意义上的葡国菜,每日清晨至傍晚,马本龙忙于指挥一班中国厨师、点心师。也许因为马本龙的辛苦用心,开馆多日来,他不断被顾客要求合影,甚至在世博护照上签名留念。谈及这些,他略有害羞,但是谈起葡国菜,却滔滔不绝。在上海,马本龙尽量在现有的材料中添加葡萄牙元素,“最可惜的是我还没有采购到葡萄牙鳕鱼。鳕鱼是葡萄牙国菜,有365种做法,可以在一年中每天吃一种。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我一定要把鳕鱼推荐给上海世博会的游客品尝。 ”
“世博会以后,我希望自己有能力在上海开一家葡萄牙餐厅,让世博会里的葡国菜长久地留在上海! ”
意大利馆主厨朱瑟比:还原纯正的意大利风味
提到意大利美食,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在上海,意式餐厅不难找。这倒给意大利馆的主厨朱瑟比提了个难题:究竟做什么给游客们吃?
为了让世博园里的意大利菜“精彩”、“难忘”,这位来自意大利“休闲花园”饭店的老厨师,可没少动脑筋。合计再三,朱瑟比决定,把重心放在还原纯正的意大利风味上吧。
说起来简单,风味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还原?朱瑟比想出了3大“绝招”:4个土生土长的意大利厨师、90%空运过来的原材料,还有精心安排的24张菜单。原产地的厨师,保证了做法不走样;空运过来的材料,保证口感不走样;将意大利的时髦美食编成24张菜单,每个礼拜换一张,保证世博的180多天里,游客每周吃到的都不一样。
尼泊尔馆主厨苏迪普:给孩子起名叫“上海”
也许是被尼泊尔馆的神秘所感染,本以为,这位大厨该是手艺精湛的老厨师,没想到,最后出现在记者眼前的,竟是个“80后”小伙子。
苏迪普,厨师学校科班出身,已有12年厨龄,还在英国进修过。在风格迥异的尼泊尔馆里,苏迪普带来的尼泊尔菜别有特色:用喜马拉雅山上的香料做成的咖喱鸡和藏在泥巴里烤出来的匹萨,尽是些上海吃不到的新奇玩意。
尽管第一次来上海,尽管还没时间把上海逛一逛,但苏迪普说,他已经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城市。他说:“我打算给我出生一个月的孩子,起名叫‘上海’,等世博会忙完了,带上我的小‘上海’,一起逛逛大上海! ”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