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往往会变成绰号。父母命名时,如不慎重,很容易给儿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谈概》曾收辑了许多这类笑话,一则题目叫《贾黄中、卢多逊》:“贾黄中与卢多逊俱在政府。一日,京中有蝗虫,卢笑曰:‘某闻所有乃假蝗虫。’贾应声曰:‘亦闻不伤禾,但芦多损耳。”另一则的题叫《聂豹、郑洛书》:“永丰聂豹、三山郑洛书,为华亭、上海知县,同时有俊声,然议论殊不相下。一日,同坐察院门侧,人报上海秋试罕中试者。聂公笑曰:‘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郑公应声曰:‘华亭百姓当灾,皆因业报。’人咸以为妙对。”
如果说,以上这两则笑话只不过是两位官员利用名字的谐音各逞文才,互为讥讽或是官僚文士们茶余饭后偶博一笑的游戏之作,尚无关大局的话,却也有些人因不雅谐音而丢官失财,发迹无门。
《清稗类钞》中就曾记录了“慈禧恶王国钧之名”一段掌故:说的是江苏举子王国钧,清同治戊辰年进士,殿试已列入进呈御览的前十本卷子。等到送呈时,慈禧因王国钧三字之音与“亡国君”相同,触痛了自己的心事而非常恼火,于是将其扔在一边,不予理睬。后来随便给了他一个闲差,在山阳县当了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后因才能卓异,被选为云南某县令,可未到任就死掉了。
民间也有许多笑话记载谐音名字的事。从前,福建兴化县有人名叫能柏树,博学多能,并深通簿记,擅长理财,可是各公司商号都不敢用他。为什么呢?原来此公的姓名连读,谐音“能破财”。商人以发财聚富为唯一目的,让一位“能破财”的做账房先生,当然是非常忌讳的。所以,此公虽腹有奇才,但终难以获聘,抱恨终身。
相关阅读网址链接:起名字 男孩:http://2011qm.dongyiqi.com/ ,宝宝起名大全:http://2012qm.dongyiqi.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