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名字都有一定的格式,这种格式遵从了一定的社会文化习俗。
名字的格式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名字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位置是固定的;二是每个部分名有几个字(或有几个音节)。比如我们汉族人的名字,首先是由姓(父姓或母姓)和名两部分构成;其次,姓和名的位置是固定的,即姓在前,名在后,如李建国,姓李名建国,不能写成建国李。日本人的名字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一般包括一到三个汉字(有少数三字以上的),如“森”、“松本”、“三阶堂”。
名一般包括一或二个字(也有三字以上的),如“(井上)清”、“(森下)洋子”、“(谷崎)润一郎”。欧美人的姓名则是截然相反的一种格式,其名在前,姓在后,如“威廉.琼斯”,威廉是名,琼斯是姓。俄罗斯人的名字则由三个部分构成,次序如下:本人名+父名+姓,如“亚历山大(名).谢尔盖耶维奇(父崐名).普希金(姓)”。
姓名格式似乎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一般认为东方文化强调继承,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崇圣思维倾向影响到起名,使得中国人姓名格式对先辈们的深深崇敬以及对家族的重视,姓是家族的标志,因而姓必须在名的前面。这正好与欧美人相反,欧美人在整体上比较强调个性发展,个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这种思维特征表现在名字格式上,自然就形成名在前,姓在后。按视觉原理,放在前面的东西容易引起注意,因此视觉位置的先后不同似乎说明东西方人对姓与名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别。俄罗斯人的名字中嵌入父亲的名字,除了有欧美人的名字特点外,似乎反映出对父亲独到的崇拜和尊重。
当然,在许多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同欧美人一样,在称呼熟悉或亲近的人时,也常省去姓,而直呼其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中国人在个体思维或心理上与西方没有差别,而是一种社会心理或整体思维上的差别。其次,中国人的名字还讲究家族的整体性。旧时,家世族谱在族内是明世次,别亲疏的重要依据,是财产继承权的“法定”文本。族谱对外又是选官和联姻的依凭,因为出身和家族门第的状况如何,对一个人的仕途官运有直接影响。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