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增字、减字命名法
拆字,拆开姓、名的字形再组合,使姓名二(三)字在字形体结构上有观感的直接联系。此法古已有之,如远古有“伊尹”,宋人有“陈东”,清人有“阮元”等,以姓字的谐声偏旁做名字。采诗《起名有学问》(盲文出版社2003)收列此类名字较多,选一些,也添补一些,供喜欢用此法取名者参考。
拆姓字取其部分为名的,如“舒舍予、李木子、张长弓、许言午、杨木易、雷雨田、冯二马、江水工”等。有只拆用姓字表意偏旁为名的,如“李木、谭言、张长、张弓”等。有更复杂一些的,如“董千里”拆下半“重”为“千里”,而“曹禺”则是由其本姓“”字拆为“艹禺”再音变为“曹禺”的。
在姓字的形体上加减笔画、偏旁为名的,如“万方、于吁、王玉、王汪、李季、吴昊、栗粟;车轩、谷峪、孙逊、林彬、皇煌、黄磺、郭廓;刘刈、季李、童里、董重;何可、沈、翁羽”等。《镜花缘》中“王主、王玉、王三、王丰、王五、王壬、王毛、王金”八兄弟名字,就是增、减笔画取名的典型例子。
姓名共用偏旁的,如“高亨、何仁、张弛、江河、沈海、赵越、崔嵬、谭谈;吕品、石磊、牛、林木、林森;何荷、聂耳、赫赤、翁翼”等。
有些拆分较复杂,如为报父仇而刺死大军阀孙传芳的女杰施剑翘生二子,一名“佥刃”(剑亦作),一名“羽尧”,乃拆并其名“剑翘”的偏旁而得。又如作家叶兆言,母亲姓“姚”而父亲名“至诚”,由“姚、诚”各拆半字成“兆言”。
这些都是带有文字游戏意味的取名法,选择合适字形的限制很大,能产性低,构思精巧也不失为佳名,但生成佳名的几率不是很高,多数易犯重复呆滞的毛病,故不可多用。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