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与起名学---名符其实的总则与方法
名符其实的总则
事物是本,名称是虚,虚名源于实物信息。万物信息均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一个是声音。黄帝看相,事无巨细,他能看到,一只蚊子眼眨毛上生活着成千上万只螟虫的现象,能听到螟虫之间发动战争时发出的电闪雷鸣,震憾人心的声音。听到声音叫做“闻”,写出字来叫做“文”,文即文字的读音,有了读音就能“鸣”,如何鸣叫谓之“名”,用字表达出来即“文明”。
譬如,一颗“钉子”,掉在地上,发出的声音是:ding ling,起个名字叫ding。写出字来为“丁”。沿用起来,用铁来做(从金),叫铁钉。一个人像一颗铁钉,又冷又孤独,叫孤苦伶仃。用眼睛跟踪目标叫“盯”,用言语立约叫“约订”,蚊子吮吸人血叫“蚊叮”,钉的主要作是固定,如此等等。
这种现象说明,黄帝成命百物,不是一件易事。仓颉发明文字,是做出了一部“垂法立则”的文明法典。一个文字就是一条法,读什么音,表什么意,文字如何写,明什么理都要名符其实。
名实相符的方法
仓颉造汉字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是象形,二是谐音,三是会意。用象形的方法,造出象形字,用会意的方法造出会意字,用谐音的方法造谐音字。但是,任何文字的史命都在于记录事物的名称和事理,都携带着某事物本质特征的信息。
这种起名思想和习惯,甚至影响到后来中医药物取名。
以形起名的如:人参、虫草、乌头、狗脊、木蝴蝶等……
以味起名的如:苦参、甘草、丁香、龙胆草、鱼腥草、败酱草等……
以色起名的如:白及、紫草、朱砂、青黛、黄莲等……
以功能起名的如:防风、益母草、接骨木、伸筋草、骨碎补等……
以采期起名的如:半夏(每年农历五月采),夏枯草(夏初开花,夏末全珠枯萎,故名),款冬(冬季顶生花序,花蕾入药,故名)等……
以地名命名的如:川芎、川贝、川楝子、北细辛(东北产)、关木通、辽五味、杭白芍、苏霍香等……
以人名命名的如:徐长卿、何首乌、杜仲、刘寄奴等……
以上材料说明,任何东西的名称都是有来源,有出处,有特定含义的,何况人乎。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