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用于人名,我国自古有之。
如宋朝末年有位大史学家胡三省,名字中的“省“字有shěng和xǐng两个读音,了解内情的人知道他的名字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会准确地把它读做xǐng,但把它读做shěng者至今也不乏其人。
这类多音名字古人念起来都颇为费解,今人读起来就更感到无所适从了。其实,像这些多音字用于人名都是大可不必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汉字,大多具有一个以上的含义,一字多音和多字一音的现象极为普遍。汉字多音多义固然是语言财富,为取名提供了丰裕的资源,但当这些字被用做人名的时候,不仅令人感到无所适从,还会使人们对名字产生误解和曲解,使取名的意图与社会效果相悖。
因此,像以上类似于古人的多音字人名,都是应该避免的,面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多音字取名就更应该慎重了。取名时忌一字多音,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多音字名字不知如何念,
如在某校的同一个班级里,有一个叫王崴的学生,他的名字“崴”有两个读音,即wěi、wǎi。其名字究竟怎样读才算正确,谁也说不准。每到这时,该生都要出面解释。
再如原国家足球队队长容志行的“行”字有xing和hang两种读音,正确的读法是xing;作家贾平凹的“凹”字,也有ao和wa两种读音。
类似的还有王任炜、鲁干一、陈朝云等,这些名字中的“任”、“干”、“朝”等都有ren和ren、gan、zhao和chao两种读音,其中究竟该读哪一个音,也是让别人无从下“口”。
第二,多音字名字有的根本没法念。
除了以上将多音字用于人名外,有些人甚至将多音姓和多音名同时用于人名,这样取名就更不应该了。
如“文革”期间,有个学生的名字为乐乐乐、老师上课时不知该怎么叫他,叫错了他便不理睬,在“造反有理”的年代,老师居然让这个名字给难住了。
这个名字读起来真是比登天还难。“乐”字有两个读音,因此,这个名字也就有八种读法,试想,这在交际场合该让别人如何使用呢?
人的名字用于交际,应该读起来方便、准确。如果使用多音字,让人不知确切的读音,就会妨碍交际。这样,当事人就难免需要花费精力去解释纠正,于人于已都不方便。
第三,多音名字的念法甚至还需要作一些学术研究。
与以上多音名字给予普通人带来的麻烦相比,它给名人带来的麻烦就更大了。譬如说有一些古人的名字究竟如何读,在专家们看来还有争论,可以作为学术探讨的问题。
再如蜀后主刘禅,其中的“禅”字,社会上有人念头shan,更多的人是念chan,哪个音对呢?“禅”字有两个义项,一作“祭名”、“禅让”、“授予”解,读作 shan;一作“静虑”解,这是梵语或巴利语音译词,读作chan。
再对名字作进一步分析,据《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说“后主讳禅,字公嗣。”刘禅的小名阿斗,又字升之。古人名和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小名“斗”和“升”均为物量词名,那么大名“禅”和“公嗣”在意义上同样有关。
嗣者 ,诸侯嗣国也,即诸侯继国君位,也有“禅让”的意思。如若是这个意思,就要读shan音。要不是花这么大气力去考证,这个“禅”字的读音就很难确定。
多音字用于人名,常常会给人带来完全没有必要的烦心,要“防患于未然”,唯一的方法就是远远地避开这些多音字。
如果万一要用,最好通过连缀成义的办法暗示出读音,例如:崔乐天,孟乐章,前者通过天说明“乐”当读le;后者通过章说明“乐”读yue,这样,名字的字义就告诉你应该读什么了。
◆相关资讯链接:取名用庸俗的字起名:缺乏涵养 起名字不雅谐音: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推荐阅读:取名网 小孩起名 :http://www.demingtang.com/qiming_9802.html , 婴儿起名 :http://www.demingtang.com/qiming_9803.html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