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审美习惯,它具体包括道德思想、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一些行为准则。
由于儒家思想一直在传统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主要来源于儒家学派,所以,按道德规范取名,一般是以儒家一些传统思想的精华作为依据来取名的。
但同时,除了儒家学派之外,早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含着各门学派的思想精华,这些思想结晶仍然是人们还在遵守的道德规范,人们也经常根据它们来取名。
第一,按儒家道德规范取名。“五德”作为正为君子的准则,所以依据“五德”观念取名的现象极为常见。
“五德”亦称做“五行”、“五常”,分为儒尚“五德”、将帅“五德”、至孝“五德”三类。
儒尚“五德”,邓仁、义、礼、智、信,它常与三纲连用,称职为“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认为“五德”是常存不变的五项道德标准。因此,历代人们多以“五德”之了取名,如仁惠、仁杰、叔礼、守义、崇义等。
将帅“五德”即智、信、仁、勇、严、历代武臣战将钩此“五德”取名,如汉朝大将韩信、三国时战将黄忠、于禁、宠德、孙坚;隋文帝杨坚、唐大盗卖尉迟恭、李希烈;宋大将石守信等。
至孝“五德”即庄、忠、敬、笃、勇,以此取名者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人,如守敬、世忠等。
另外,对于女性也有一些“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等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在根除其中落后的歧视、禁锢女性的封建思想的同时,也继承了其中的部分精华。古往今来,诸如贞、淑、贤、顺的女名总是不绝于耳。
第二,按道家思想道德观念取名。
老子李聃和庄子庄周为道家代表人物,毕以“道法自然”为主,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文生死,齐贵贱,安常处顺,逍遥自得”,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宿命论”。人们经常把道家思想观念中的“三宝”,“三多”、“五福”等作为取名时的根据。
老子的“三宝”为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庄子的“三多”为多福、多寿、多男子;而据《书·洪范》“五福”为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其中,攸好德,即所好者德之意;考终命,即善终不横妖为意)。
第三,按墨家思想道德观念取名。
虽然战国以后,历朝历代多崇儒教,然而墨家思想也深入人心,影响极大,以墨家思想取名的亦不少。
墨家与懦家为针锋相对的两派,两家并称“显学”。墨家创始人墨子竭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子》中有“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论述,认为“官无常贯,民无终贱”。用墨家的思想道德国观念取名的如“尚贤”、“尚同”等。
第四,接道教的思想道德观念取名。‘
道教是中国三大教(儒、道、佛)之一,流传甚久,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影响很大。用道教思想取名,是一种很流行的取名方法。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逍遥派”,多具有很浓厚的超世观念,如毛延寿、王克俭等。
第五,按“四维”思想道德观念取名。
“四维”观念即“礼、义、廉、耻”,始于春秋时代。《管子·牧民》中说:“四维张,则君令行。”
“四维”本是管理体制仲协助齐桓公推行政令而制定的四项准则,后人以其为道德依据,多以“四维”观念取名。例如:王守礼、陈钦廉等。
道德规范取名的方法特续了千余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思想焕然一新,取名才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相关资讯链接:取名用庸俗的字起名:缺乏涵养 起名字不雅谐音:自己给自己找的麻烦
◆推荐阅读:取名网 起名字大全男孩 :http://www.demingtang.com/qiming_9802.html , 起名字大全女孩 :http://www.demingtang.com/qiming_9803.html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