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姓来源及分布介绍:百家姓氏大典
符姓来源及分布介绍
姓氏起源:
符(F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以官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又据《姓氏急救篇》上说:“符氏,鲁倾公之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德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谓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名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种形状,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者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检验真假。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末代君王鲁国倾公有个孙子叫公雅,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符姓发祥之地,根据学者考证,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公雅的子孙,目前遍布全国各地的符姓人家,追根究源,他们的老家是在河南。望族居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县)。
迁徙分布:
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符姓出自姬姓。符和玺是古代很重要的东西:符是古代君王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作用类似于令箭;而玺是大印一类的东西。春秋时期,秦国设置有符玺令这一官职,就是专门管理兵玺印的。鲁顷公的孙子公雅曾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他的后代也以官名作为姓氏,称为符氏,是今天符姓的起源。符氏世居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后因金人入侵,南迁吴中。明太祖时迁徙全国各地,如星罗棋布于江苏、浙江、广东、海南、湖南等地。符氏始祖秉政公偕始祖母李太孺人自苏州阊门渡江北上,定居于盐之冈门。自此传至十四世祖公言、振言、盛言、有言四言公又举家迁至钟庄丁港。再后来十七世祖华年公又迁移到高作王庄,这便是符氏积善堂这一宗支的由来。符姓入琼(今海南省)而籍居者计有:元生、有辰、符诸、大本四人。元生为公雅三十九世孙,原籍河南宛邱,于唐昭宗大顺二(891年),同弟元先,元量入琼。符有辰为公雅四十三世孙,生于福建莆田。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入琼。符大本为公雅五十四世孙,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福建莆田入琼。符诸为公雅四十三世孙,于宋仁宗康定之年(1040年)由福建莆田入琼。符氏上海始迁祖,相传于200年前自上海县龙华镇迁至三林塘百曲,后再迁至南汇县龙王庙(今川沙花木乡)镇定居。现花木乡有符姓人,聚居于龙王庙镇中街和南街……符氏在历史上也是人材辈出,史载南唐赵州刺史符令谦政绩显著,被老百姓称做“良刺史”。北宋时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大破辽兵于嘉山、阳城,封魏王,加封太师,辽兵闻其名而丧胆,所以人称“卫符王”。一千年前表现得灿烂辉煌的符氏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一带。顶着这份无比光荣的传统,他们的子孙逐渐播迁到其他地方,而且,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一个个慎终追源,都未曾忘记他们的老家在河南呢!(余略)
历史名人:
*符 曾:清朝人,他气性清高脱俗,有才气,做的诗不同寻常,的诗不同,深受赞赏。
*符存审:后晋宛丘(今湖南省淮阳县东南)人,曾经被赐姓为李,光彩无比。而实际上,他也是一位富有机略的名将,在当时的兵荒马乱之中,从庄宗破梁军,赶走辽兵,大败刘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战,从未有过败绩,与当时的另一大将周德威齐名。以百战百胜的辉煌功绩,此后符存审不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了一辈子,而且,也为后世子孙打开了平步青云的大门,使得符氏的声誉,越来越是响亮。
*符令谦:南唐时候的将官,智勇双全,不但骑马射箭,冲锋陷阵威风凛凛,而且治理地方也有政绩。一生拼搏战场,能谋善战,又很体恤士卒,深得士卒爱戴,是宋朝大功臣。后当赵州刺史,死后赵州人无不痛哭,人称“良刺史”。
*符彦卿:字冠侯,宋朝宛丘人。出身武将世家。他13岁能骑射, 25岁当了吉州刺史,讨王都于定州,大破辽兵于嘉山,击退围阳城的辽兵,封魏王。
*符季真:陈留国国相。
*符子:学者,著有《符子》。
*[晋代]符表:孝子,齐郡太守,符季真之孙。
*符融:浚仪人、光禄大夫。
*符朗:诗人。
*[南北朝]符宏:大将。
*苻坚:字永固,前秦皇帝。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