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同泰路1479号A3栋108房

电话:400-630-2225(免长途费)

E-Mail:sjzyxh@188.com

官方微信,欢迎加入

成人改名>文章内容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改名是一种创作

来源:成人改名 时间:2014/3/4 责任编辑:德名堂编辑部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改名是一种创作


俗话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取名是认真的慎重的,用名也是严肃的、稳定的。可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常常会觉得原名已不恰当,对原名也越来越不满意,直至最终改换原名。
改换原名也是取名的一种形式,改名的方式大致为主动改名和被动改名两种。
主动改名的原因,大多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意志、自身的思想身份发生了变化,或为纪念某事某物,某一灵感触动和不满原名字的音或形等等。
如20世纪前期,西渡留学之风浙盛,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芾甘,在巴黎留学时,一度染尚巴桔宁和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因此从两个人的名字中的首尾各取一字,改名为巴金。
聂耳,原名聂守信。由于音乐方面的天赋,加上他的姓氏由三只耳朵组成,于是都叫他“耳朵”。而聂守信觉得也不错,便改名为聂耳。
被动改名,一般是因为不满幼年按长辈意愿所取的名字,或在成长过程中遵循长辈意愿,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受封建避讳制度的制约等因素影响而被迫改名。
“文革”时,许多人纷纷取名卫红、学青、学彪、爱武、爱兵、永革、继革、卫东等。随着林彪、江青等人政治生命的终结以及那个时代的结束,这些名字使显得可笑滑,改名亦在所难免。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他在赴日本留学时,不小心在护照姓名栏里填上年龄“十四”。护照不能涂改,于是他就将十字添笔改为李,四字无法改。而李四这名又太不雅观,他无意间抬头看到光被四表的横匾,就在四后边加了一个“光”字。于是,李仲揆在纯属意外的情况下改名为“李四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名是一种创作活动,像创作诗歌散文一样,改名也需要借助机遇和灵感。有时人们冥思苦想,搜肚索肠,终却一无所获,而有时随时灵动,却能“妙手偶得”地得一新鲜而有趣的名字。


1.以地名改名

以地名为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或是父母有太多的牵挂,或是名字的主人自己难以割舍对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以出生之地,抚养之地的地点改名具有显著的纪念效果。
如文学家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出生于四川乐山地区,他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后来他旅居全国各地,却如终满怀着对故乡眷恋之情。为了不忘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将四川乐山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即雅聋江)合起来,改名“沫若”。
除了出生地和抚养地外,还有极具其他意义的一些地名,也是可以用来改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原名齐纯芝。因古时从艺之人一般都有名号,在拜师学艺时,齐白石便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
胡先生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叫白石山人吧!”
齐白石欣然应允。但后来齐白石觉得四字有些罗嗦,便在题画时,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于是,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
以地名改名,特色鲜明,感情含蓄,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2.以谐音改名

在改名时不容忽略的一点,就是避免名字与不雅观的字谐音,否则,便应该更换名字。同时,如果名字音好,字却不雅,也同样是需要改的。这时,有些人就用同音或音近似而意义雅致的字眼代替。便如用晓梅取代幺妹,用桂香取代贵祥、用小楠取代小囡等。
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的表演艺术家田华,原名为“刘天花”。因为其刚出生时,村子里正闹天花,其父为了使她不患天花,健康成长,便依照这信习俗,为女儿取名天花。
后来,天花参加了工作,成了一名小演员。她渐渐觉得这个名字不是很雅观,最终,她在剧团领导的帮助下,利用天花的谐音,改名为田华。
又如著名作家铁凝,小时候家里为其取乳名铁妞。后来,她便用乳名铁妞中的“妞”字取谐音“凝”字,确定笔名为铁凝。随后,她以铁凝为名发表了小说《啊,春雪》,并因此而成名,从此她就以铁凝为名。
谐音改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改换此名字,而间接取该字谐音字的字义。例如1947年3月,解放军决定撤离延安,前委要转入地下,中共中央机关都用代号,中共中央的主要人员也予以配合而使用化名。
毛泽东率先给自己取名,他说:“我叫李德胜。”取革命一定要胜利的意思。周恩来也想好了一个:“我叫胡必成,就是革命事业务必成工。”在江浙口音“胡”与“务”谐音。
从以上例子看来,谐音改名好像特别随意,没有规则,人们难以采用这种思路去改名。其实不然,只要真正用好这种方法,找到了相关的极富意义的谐音字词,改出的名字还是相当成功的。


3.言志改名

时代的变化总是风起云涌、迅猛无常,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为了表现其抱负和对理想的选择,使其名达到“名如人”和“名言志”的效果,有人会毅然选择改名。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中国著名国家。从小家境不好,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但他从小就爱好画画。为了社会上谋生立足,常做苦工的他非常想进“洋学堂”读书,可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别人又不肯借钱给他,他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于是,他改名为“徐悲鸿”,立志发愤求学,靠自己的才能立身于世。
言志改名有两种倾向:个人倾向和国家民族倾向。徐悲鸿的改名就是以个人倾向为主。在这种倾向方面,还有不少改名的例子。
晚唐号称三罗之一的罗隐,原名罗横,他能诗善文,颇负盛名,且恃才傲物。他曾嘲笑朝迁公卿权贵:“是何朝官?我脚来笔,亦可敌得数辈。”正国为如此,所以10次应试皆不第。而与罗横完全不同的是,一个耍猴的因得到唐僖宗的喜欢而官居要职,这对罗隐自然是很大的刺激。于是他归隐乡林,并改名为“隐”。
太平天国领袖手旁观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后改为秀全。因“秀全”二字是由“禾乃人王”四个字组成,而其中“禾”谐音为“我”/于是“秀全”便解为“我乃人王”。其意一目了然,这反映了他非凡的抱负和追求。
革命时期的爱国知识分子李公朴原名李永祥,其兄弟四人从大到小按“仁义康祥”的顺序命名。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不满“仁义康祥”的封建意识,便改名为“公朴”。“公朴者,公仆也”。表示他愿做人民的公仆。
由于国家民族倾向而改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如萧楚女原名萧秋,中共早期著名的宜传家。后在湖北时,因对屈凉《离骚》“勿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之句颇有感触,便毅然改名为楚女。以“楚女”为名,表示其为国奋斗一生,奉献自己的无私胸怀。
周立波,原名周绍仪,周风翔,著名作家。20岁时投身下革命,之后参加鲁迅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便立志在现实主义文学领域有所作为。为了时刻鞭策自己,他以英语Liberate(解放)一词的读音“立波”作为名字,终生使用。
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原名彭家睦,其父为他取此名是希望一家团结和睦。可长大后作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员,他同样有着强烈的献身祖国建设的情怀。1956年,他自动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并要求从上海调到新疆工作,他下决心正式改名为“加木”。他说:“加木合起来就是‘架’字,我要在上海和新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跳出小家庭到新疆去,为新疆建设添材加木。”
对言志改名来说,不管是个人倾向还是国家民族倾向,都能表现改名者的思想和志趣,促使改名者在名字的激励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增减字改名

增减字改名,主要是指在原名的基础或减少一个字,从而赋予原名新的含义,成为一个新名。
成龙原名陈港生,在他8岁时,其父将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师京剧武生于占元的中国戏剧学校学习,按照学校传统惯例,学生们每人取一个艺名,其中必须含有校长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因校长为于占元,于是陈港生被改为陈元龙。后来,罗维导演正式给陈元龙改艺名为成龙。
古元是著名的当代版画家,在他出生后,父亲为使他一生平安幸福,便虔诚地把他认寄给关帝庙的关圣大帝,并因此而将他取名为古帝源。
古帝源长大并到延安以后,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合科自己的理想志向,于是就去掉名字的前一个字,同时又把后一个字改用同音的元,就这样,他的名字就由古帝源变为古元了。
又如闻一多先生,原名家骅,后由于觉得俗气,便改为单名一个“多”字。可不久他又发现叫起来不跑龙套顺口,同学建议他在中间加个“一”字,好听好记,他欣然接受,于是又改名闻一多。
还有成荫,原名成荫五,著名导演,著名影片《南征北战》的编导。由于很喜欢绿树成荫这个成语,便将成荫五中的“五”字去掉,改名成荫。这样,顾名思义,让人立即有绿树成荫的联想,使人欲亲近的感觉油然而生。
像以上这种增减字的改名方法,具体实例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增减改名方法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从而产生新的名字。
其实,增减偏旁部首这种改名的方法,实质上也是累加取名法和拆字取名法(如白水泉,著名作家舒庆春,字舍予等)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这种改名方式就更妙了。
如王复羊,原名王复祥,著名漫画家。后将名字中“祥”字的示字旁去掉,这样其名就改成了王复羊。
又如高士其,原名高仕琪,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作家。由于他看透了旧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非常气愤与不满,愤然改名高士其。对此,他解释说“去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为钱。”说到做到,高老的这种高山风亮节一直保持一生,他也因此而更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喜爱。
无论是增减字改名,还是增减字的偏旁部首改名,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真正能改出一个好的名字来,还是要经过一番创新的思考和周全的推敲。

推荐阅读:小孩起名成人改名大全http://www.demingtang.com/AdultName/  , 小孩起名字http://baby.demingtang.com/

标签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精彩专题

快速导航
宝宝起名案例
成人改名案例
公司起名案例
产品起名案例
服务电话(免长途费哦)

400-630-2225

我们已准备好传统文化大餐 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

德名堂意见反馈中心,欢迎您批评指正

标题:
问题详细:
联系方式:
暂不咨询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