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嵇(Jī)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稽姓所改。上古时候,会稽曾是大禹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的地方,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大禹死后埋葬在会稽山,他的后代在会稽山上建立了宗庙。夏朝君主少康即位,将王子季抒封于会稽,称会稽氏,遂以稽为姓。到古代汉朝初年,会稽氏的后裔迁到礁郡的嵇山,便又改为嵇姓。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为姓氏了。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统稽氏、纥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迁徙分布:
(缺)嵇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略)
历史名人:
*嵇 康:会稽人,后徙迁谯郡(今安徽省宿县西南)铚县,三国时期魏国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博学多闻,有奇才,崇尚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工文,善鼓琴,精乐理。他善于写四言诗,风格清峻,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戌、沛人刘伶友善,游于竹林,称“竹林七贤”。后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年40。著有《养生论》、《幽愤诗》、《琴赋》、《声无哀乐论》等。后人辑本,以鲁迅辑校的《嵇康集》为最详备。他还擅长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嵇康在古琴曲上的成就也很高,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嵇康的儿子嵇绍在“八王之乱”时,为了保护晋惠王而被杀,鲜血溅到了惠王的身上,典故“嵇侍中血”就是出自此事。
*嵇 绍:字延祖,晋朝礁郡铚县人。事母孝敬。山涛荐诸武帝,征为秘书郎。赵王伦篡位,署为侍中,惠帝复昨,遂居其职。永兴初河间王禺、成都王颖举兵,绍从帝战于荡阴,侍卫皆溃,惟绍以身捍卫,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衣。事定,左右欲洗衣,帝说:“此嵇侍中血,勿洗”。元帝时溢忠穆。
*嵇 颖:字公实,宋代应天府宋城人。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进士,时王曾、张知白相继任南京留守,见颖谨厚笃学,乃谓子弟曰:“若曹(你们)师表也。”官至翰林学士。
*嵇 璜:字尚佐,清代江宁人。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幼年读《禹贡》,曰:“禹治水皆自下而上。盖下游宣通,水自顺流而下。”长老皆惊异,后治河果多有功绩。
*嵇文甫:名明,河南汲县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提前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学院等校讲授先秦思想史、明清思想史、宋代哲学及中国社会经济史等。民国20年后,任教于河南大学,曾任教授兼文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1948年6月,与一部分师生投奔解放区,帮助创办中原大学,任副主任委员。 1949年5月起,历任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6年9月,任郑州大学校长。著有《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会》、《中国社会史》、《嵇文甫文集》等。
◆相关资讯链接:左姓来源及分布介绍 石姓:百家姓查询大全 起名字大全:起名的习俗
◆推荐阅读:小孩起名 , 成人改名中心 :http://www.demingtang.com/AdultName/ , 小孩起名字大全 :http://qm.demingtang.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