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来源:
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宣”在古代世帝王和诸侯较常见的谥号,如周宣王、宋宣公等,他们的后代都有宣氏。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周宣王的后代,取宣字为姓,是宣姓最早的起源(周宣王姓姬,所以宣出自姬姓)。另外,春秋时期,鲁桓公的五世孙,鲁国大夫孙侨如死后谥号为宣伯,他的后代用谥号为姓氏,也称宣氏。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载,上古周朝时,周厉王之子静,继位后为王四十六年,死后谥号为“宣”,称为周宣王。周宣王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王父“宣”字为氏,形成了一支宣姓。
2、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起源于春秋时候,《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载,春秋时鲁桓公的五世孙侨如是鲁城公时的大臣之一,他企图除掉季孙氏和孟氏两家,因失败被逐,逃往卫国为卿。生前对国家有功,死后朝廷追谥“宣伯”封号,宣伯的子孙后代就取王父谥号“宣”字为姓,切代相传。
3、出自子姓,以封号为氏。据《风俗通》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君子叫力者,坐君位十九年,去世以后朝廷追加他一个封号,叫“宣”,于是力者就被史学家称为宋宣公。宋宣公的子孙后代,取一个宣字为姓,切代相传。
4、春秋时,鲁国桓公的五世孙叔孙侨如是鲁成公时的执政大臣之一,他死后谥号也为 “宣”,史称宣伯。其后世子孙中亦有人以其谥号为姓,称为宣氏。
迁徙分布:
太原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营西古城,为鲜于氏郡望); 渔阳郡:战国时燕国置郡,秦汉沿之,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南安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今相当于甘肃省陇西渭水流域,此为鲜氏郡望(据《姓氏考略》记载)。有云:“廉明多诚意,公恕有循声”。其上联说明代栖霞人鲜延年,其官顺庆知府,廉明而寡欲,治理地方,都出自诚心。后其离开官府,百姓都怀念他。下联说宋代灌县人鲜大年,其官绵竹县令,办事公允,不畏豪强,凡有弊端,前任不敢动者,他都敢改变,被称为循吏。
历史名人:
*宣珍之:唐朝状元,浙江义乌暨阳善溪宣氏宗谱之第一代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为唐贞元年间状元学生宣珍之写过文章,称赞他之为人。宣氏家族于唐宋两朝多人中进士为官,曾与柳宗元、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同朝为僚,他们都为吾族祖先写过传。
*宣赞:男,原是宋代蔡京手下的一名武官。梁中书在大名府向蔡京告急,宣赞推举关胜领兵前往围剿梁山,宣赞和郝思文为副将。关胜被捉住,宣赞、郝思文也被捉住,三人一同归顺梁山。宣赞排梁山好汉第四十位,居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第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阵亡。
*宣嗣宗:明代中书舍人。
*宣国柱、宣仲庸:明代大臣。
*宣温:字彦学。明朝会稽人。勤奋好学,精通经史,洪武中被诏,上询以治国之道,被授之为四川参政。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浙江诸暨人。民国九年( 1920 年)在台州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入北海道帝国大学习水产专业,著有《西北远征记》、《入伍前后》。
*宣中华: (1898 ~ 1927) ,字广文,浙江省诸暨牌头人,曾受到列宁的接见。 中共烈士 。 1924 年 1 月 10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当选为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党团书记,负责省党部的全面工作。 1927 年 4 月 17 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相关资讯链接:高姓:百家姓氏大典 夏姓:百家姓查询大全 取名字大全:女孩起名的习俗
◆推荐阅读:小孩起名 , 成人改名字 :http://www.demingtang.com/AdultName/ , 小孩起名字 :http://qm.demingtang.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