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Sò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① 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② 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
③ 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
④ 清·高丽人(今朝鲜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宋姓的最早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省卢氏), 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平(今属河北省),此系望出扶风,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省赣州府宁化县土龙坑,瑞金青草潭……。”(见《中坜宋氏族谱序》),此系后裔广布,可谓北及京鲁,南及江浙闽粤。北宋时的宋庠、宋祁兄弟从湖北安陆迁河南开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总之,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太广泛,而宋代以后,宋姓开始遍及大江南北,元明清至今,宋姓可说是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了。如今,宋姓分布广泛,在山东省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国汉族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四川、河南、河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宋姓约占全国宋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二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
宋 玉:战国时楚国人,文学家,屈原的弟子,工于辞赋,擅长音律,《九辩》、《招魂》为其代表作,开创了后代诗人悲秋的主题。宋义:秦末人,战国时燕人宋无忌之后,为楚怀王上将军,封武信侯。
宋 祁:安陆(今属湖北省)人,后迁今河南杞县,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佳句,得“红杏尚书”之美称。与其兄宋庠并称“二宋”。
宋 钰:福建省莆田人,明代书画家 ,擅画山水,尤擅画松树,遒劲秀挺,为世人称誉,兼善分隶,苍老雄健,骨法崭然。
宋 克:长州(今江苏省苏州)人,明代书法家,与宋王遂、宋广并称“三宋”。宋克擅画墨竹,与杨维翰、王绂、夏昶合称明代墨竹四大家。
宋 濂:浙江义乌人,明代文学家,曾主修《元史》,全书二百一十卷,著述甚丰。
宋 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籍人。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为官清廉,仕途坎坷。他一生精于著作,著有《安雅堂全集》,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诗人,与安徽施润章齐名,时称“南施北宋”。宋琬词、赋、文俱佳,传世诗作有1300余首,对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
宋 湘:清代诗人,字焕湘,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县)人,为嘉庆进士。宋湘诗写得好,书法亦佳,所作对联,多广为流传。著有《红杏山房诗钞》等。
宋王景:邢州南和(今河北)人,唐代贤相,历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与姚崇并为名相,时称“姚宋”,对造就开元盛世颇有贡献。
宋之问:汾州(今山西省汾阳)人,唐代诗人,以善五言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并称“沈宋”,其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颇有影响,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宋应星:江西奉新县人,明代科学家,所著《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是一部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国际上也影响甚巨。
◆相关资讯链接:米姓介绍---百家姓姓氏大典 贝姓介绍---百家姓查询大全
◆推荐阅读:成人改名网 :http://www.demingtang.com/AdultName/ , 宝宝起名 :http://www.demingtang.com/BabyName/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违者必究
广州易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8-2016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5409号-13 粤ICP备09005409号-21 粤ICP备09005409号-4 粤ICP备09005409号-3